第二百六十八章:河西走廊的重要性-《六朝汉臣》
第(1/3)页
底线?
呵。
底线就是用来打破的。
“一个匈奴人交换两个汉人,这是我大汉的底线!”司匡冷冷的回应。
伊稚斜气的脸色通红,愤怒道:“尔等没有诚意,那就别谈了!”
“也罢,那就过几日,让车骑将军领兵至上谷,用兵家的方式与尔等蛮夷商量吧!”司匡摊摊手,遗憾地叹了口气。
“你!”伊稚斜一时语塞,急得腿都麻了。
这次谈判的目的本就是拖延汉人,干扰视线。
如果卫青真的领兵到了上谷,那么单于庭针对渔阳的报复性侵略,很可能会功亏一篑。
稳住汉人!
这是左谷蠡王脑海中最后的念头。
伊稚斜微微叹息,妥协道:
“一换二就一换二!吾匈奴地广人稀,子民必须返回草原。”
“痛快!敢问我汉人之民,何时可回?”
“进入草原的汉人分布分散,加之又涉及到数万人,组织起来,估计需要半年时间。”
“本侯给你半年!半年后,我会安排人在雁门设置登记点,凡归来之民,皆挨个登记,进入编户齐民的大网,尔等蛮夷别想着耍花样。”
“萨满后裔说到做到!”伊稚斜挪动屁股,把大腿释放出来,嚷嚷,“我匈奴子民何时可以返回草原?”
“同样半年!”司匡咧嘴一笑。
六辅渠的工程量并不是很大。
一万名匈奴人,耗费半年时间,应当够了。
如果不够,大不了分批放人嘛,这就叫“货款周期”。
半年高强度劳动,绝对会有老弱病残支撑不住。到时候,把这群人淘汰,还能节约不少伙食费。
司匡这种做法是收到资本家行为的启发。
按照惯例,打工者无论男女,三十五岁之后,都会出现中年危机。
按照优胜劣汰的原则,绝大多数打工者会被淘汰,同时,会有大量听话的实习生接管工作,替补上来。
修建沟渠的替补人员,就是下次出征带回来的匈奴俘虏。
伊稚斜沉思一会儿道:“我方没有异议,拟契约吧。”
“张安世!”
第(1/3)页